新闻动态

关注互联网 关注安德生 现代化医疗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

发布时间: 2024-10-16

公立医院薪酬调整—探讨当前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


       9月12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“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”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,重点解答了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相关问题,提出要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绩效工资水平差距,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。



       雷海潮表示,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是三中全会所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。关于薪酬制度的改革,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点:首先,“两个允许”的政策要落地;其次,是“做好三个结构调整”。

  “两个允许”是指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,要把握总量核准,要动态调整,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。


  “三个结构调整”是指:

  1、公立医疗机构应坚持将公益性作为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努力逐步减少一、二、三级公立医院之间的绩效工资差异。

  2、坚持公益性要求,逐步缩小医院内部各专业和科室间的薪酬差距,特别是要提升儿科、病理学、精神卫生、麻醉学、全科医学和产科等相对弱势领域专业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。

  3、依据公益性原则,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的占比,适度调节可变收入奖金的比例,以确保其更符合公益性定位,激励医疗专业人员专注于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,而非仅仅将个人收入与创收能力挂钩。


      国家已然吹响了公立医院薪酬体制改革的号角,公立医院薪酬体制改革正在不断贯彻深入。随着经济发展及国家医改政策落地,医疗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,而竞争博弈的核心点,终归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竞争。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,将有利于医院引进高质量人才,确保医务人员履行好工作职责,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,从而促进医院提高整体的医疗及服务水平。可见,探讨、研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,对我国公立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具备巨大的参考价值。


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现存问题分析

  1、 薪酬制度公平性欠缺

  当前,医院在薪酬分配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,导致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,如:一线医生和护士收入较低,而管理层及高级医生收入高昂;劳务派遣人员收入普遍比同等条件下正式人员工资低;一、二、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差异大。薪酬差距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。


  2 、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

 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往往存在着绩效标准模糊不清、绩效指标不完善等问题,如一些医院的晋升主要依靠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,而部分医生因忙于临床而无暇顾及论文撰写从而无法晋升。总之,缺乏完整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,导致了医护人员工作目标不明确,业务成绩、工作贡献难以得到全面衡量,影响了工作积极性,致使薪酬制度难以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。


  3 、薪酬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

  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可由于信息化思维的缺乏,导致顶层设计欠缺,反映在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,则表现为数据覆盖不全、功能建设简单、监测预警缺失、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,为实现薪酬总额预算、总额分配与监测、精准激励、薪资核算与发放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带来制约和阻碍。


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进措施

  1 、建立公平、公正的薪酬制度

  薪酬制度关系到医院人员的切身利益,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有利于医院的稳定与发展。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应该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,要缩小同工作条件下医务人员的薪酬差距,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。


  2、 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

 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,建立考核标准清晰、绩效指标丰富的绩效管理体系。保证医务人员能明确知悉自己的工作目标,保证医务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贡献获取相应的绩效报酬,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励。


  3、 构建全方位薪酬管理系统

  全方位薪酬管理系统不但能实现基本层面的薪资计算与发放,同时引入绩效系统,实现医院绩效与薪资计算的完美结合,医院可通过系统抓取数据,并对数据进行计算、分析、汇总,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,提高医院管理效率,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

  薪酬体系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稳定与发展,薪酬体系改革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所在。在薪酬体系改革过程中,医院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,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合理的报酬,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、积极性,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。未来,公立医院应持续关注薪酬制度的优化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挑战,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。


联系
我们

请在电脑浏览器下载